1920年3月,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廖书仓等人发起成立“平民教育讲演团”,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自觉心”为宗旨,通过“以学就人”的露天讲演和刊发出版物形式,在城市、乡村和工厂开展平民教育。同年,晏阳初根据在法国实施华工补习教育经验,先在上海试办,后在长沙、烟台、杭州、嘉兴等地推行平民教育。1922年3月,他在长沙联合各界举行全城平民教育运动,开办平民学校60多所。1923年6月,陶行知、朱其慧等人发起组成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8月,在北京清华学校召开第一次全国平民教育大会,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朱其慧为董事长,晏阳初为总干事。接着各省也相继成立平民教育促进会,约有20个省区开办了平民学校、平民读书处、平民问字处。当时全国各地中等以上学校大都附设了平民学校。平民教育思潮成为五四以后主要教育思潮之一,平民教育的实验也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二、黄炎培倡导的农村教育改进试验区
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于1917年5月,由教育界、实业界人士蔡元培、黄炎培、余日章等40余人在上海发起成立,黄炎培(1878—1965),江苏川沙人,为办事处主任。该社的任务是:推行职业教育、改良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以为适于生活之准备。它定期出版的刊物有《教育与职业》和《生活周刊》。1919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了农村教育研究会,开始注重农村教育问题。1925年8月,它在山西太原召开第四次年会期间,黄炎培为山西省筹划职业教育时提出《划区试办乡村职业教育计划》。这个计划确定了选择试验地区的标准、乡村教育改革的内容、目标以及经费的筹集等。他指出:“乡村职业教育之设施,不宜以职业教育为限。就交通较便的地方,划定一村或联合数村……先调查其地方农村及原有工艺种类、教育及职业状况,为之计划,如何可使男女学童一律就学;如何可使年长失学者,得补习知能之机会;如何养成人人有职业之知能,而并使之得业;……凡此种种,先设一中心教育机关,就其固有之自治组织,用其当地之人才,量其财力,定设施之次第。在试办时间,或由上级酌予补助,但经常费用必以当地负担为原则。”这个计划所确定的原则和内容,成为此后中华职业教育社举办改进农村试验区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