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关于智障儿童教育,这一时期已有一些教育专家从事相关理论研究。相关成果以论文或专著形式发表,弥足珍贵。诸如1914年北京《京师教育报》刊登有京师公立第三十一小学教员余德春撰写的关于进行智障儿童教育的文章;1936年浙江奉化武岭学校创办了特殊儿童教育班,《进修半月刊》1936年第五卷第十四期还专门刊登有该校编写的《特殊儿童教育班实施办法》等。
从1937年起直至1949年,连续十多年的战争状态使得刚刚蹒跚起步的特殊教育遭受重创。但特殊教育经过一批特殊教育者的惨淡经营与顽强拼搏,重创之下仍然彰显出可歌可泣的风采。南京市立盲哑学校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整体西迁的特殊教育学校,在抗日烽火中愈挫愈勇。师生同仇敌忾,在常规办学的同时,不忘从事抗日宣传,成为抗战时期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线。1942年该校还从南京市立学校升为教育部特设学校。1937年冬第一所聋人创办的聋校——杭州市私立聋哑学校于杭州沦陷后,在校长龚宝荣的带领下,立志不做亡国奴,坚持辗转多地流亡办学,抗战期间没有停学过一天。师生数量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上乘。因为抗战爆发,大量沦陷区的盲聋哑人进入四川,加上战争致盲致聋致哑的情况大量出现,1938年罗蜀芳创办私立明声聋哑学校。1942年她兼任基督教会盲哑学校校长。1943年起至1949年她受四川省教育厅和中国盲民福利协会联合委托,代办“盲残教育师资训练班”(共办两年制师资班4个,累计培养特殊教育教师70余名)。罗蜀芳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突出的特殊教育成就,赢得了包括美国教育家海伦·凯勒在内的国内外教育界的高度评价。海伦·凯勒三次为其捐款予以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