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红写作《民族魂鲁迅》时,哑剧尚未在中国流行。其所兼具轻松幽默和庄严肃穆两种对立元素,以及丑角式的夸张表演,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可能是较难推广的一种戏剧形式。用哑剧描写当代人物意味着挑战传统。假使能够获得读者观众认可,对于萧红来说,也是险中取胜。她选择哑剧戏剧形式表现鲁迅,显然有其深意。
由于创作时间较为短促,哑剧可以省略话剧的繁杂对话,而把精力集中在动作与象征的设想与创作上,萧红选择哑剧显示有此客观的背景与机心。公演后两个月里,剧本于1940年10月21日至31日在香港《大公报》正式发表。连载到最后一期,即10月31日时,萧红在篇尾加了附录,用以说明创作意图和演出的具体操作,包括布景所用材料,等等。她说:
鲁迅先生一生所涉甚广,想用一个戏剧的形式来描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尤其是不能讲话的哑剧。所以这里我取的处理的态度,是用鲁迅先生的冷静、沉定,来和他周遭世界的鬼祟跳嚣做个对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