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颂讲到人或生命个体与世界之关系。众生欲念或业识进入“彼”即胎藏之内,由是生化为末那即心,心乃引发出一切现象,是为入世道。所以众生作为无上者的边际能量,乃是无上者创生世界的动力因。但智者冥思,反身内求,不再为心、物所动,遂能自“有入无”,解脱于对“有”的执著,“于非有中,悟知有结”,是为向本根逆转的“出世道”。这一段文字,既包括创世论,也涉及解脱论,恰好对应于《老子》开篇第一段文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从《有无歌》第一、二颂无“无”无“有”、无空界、无天界、无生无死、无夜无昼的不可言说、无有分别的本体界,到第三、四颂空、彼、末那、识等“名”的渐次出现,可以用概念认知命名的现象界即“有”的分别世界产生了(观其徼)。但随着世界的展开,深陷于欲念中的生命个体又被“有”所缠缚,于是智者冥思,向内心探索,自“有”而入“无”,又从“无”而观“有”,乃入“常”之妙境(观其妙)。